这本小说简直是我的心头好!兄弟姐妹们,我一口气看到凌晨三点,还意犹未尽,推荐给你们绝对良心。虽然是都市题材,但故事跌宕起伏,每个角色都鲜活得仿佛从书里走出来。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,开启了一段充满悬疑和惊险的冒险之旅。一边热血打怪升级,一边温情动人,你会哭也会笑。不看真的会后悔哦!咱们一起讨论剧情,一起磕糖,别再犹豫了,现在就开读吧!
《机床小匠》 作者:工业小兵
第1章没空(求推荐和收藏)
04年秋,江城依旧有点炎热,因为恰逢国庆节,江城职业技术学院内空空荡荡的,只有一大个子在锻炼。
此人名叫赵小匠是04级数控技术的新生,听名字就知道是寄托了父辈传承手艺想法,爷爷是江北有名的钳工,传到赵小匠里已经是第四代了,小匠这个名字是他爷爷取的,原因就是赵小匠老爸从当学徒起就偷尖耍滑,后来当了工人后就想着怎么挣钱,所以赵小匠就成了爷爷手艺的传承人。
江城是一个沿海城市,经济发达,工业基础雄厚,是国内的金融中心,江城的汽车在国内也是相当有名,是改革开放第一个与外资合作生产轿车的地方,生产的桑塔纳在90年代那可是红极一时。
江城技术职业学院是江城的一所老牌的中专技校发展而来,建校已经有50多年了,一直是江城职业教育的标杆,学校在传统的机械电子专业有深厚的底蕴,与江城各个工厂也有紧密的合作。
赵小匠上面有个姐,下面还有个双胞胎的妹妹,赵小匠的出生让爷爷似乎又看到了手艺传承的希望,可是人生就是这样,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,赵小匠几岁就跟着爷爷到厂里学钳工的手上功夫,可是直到赵小匠上高中,赵小匠明面上的手艺也就比他那个半罐水的老爸强一点。
这其实不是赵小匠不努力,多年的练习也让他有了一身的手艺,可是因为他一做精密零件就头昏,所以表面上的手艺也只能比一般的工人强一点。
平时赵小匠也有一个一起锻炼的同学,那就是赵小匠的室友秦明。
秦明老家是东江的,那里盛行做生意,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秦明骨子里有着生意人的精明,加上秦明家里都是做生意的,秦明包里闲钱非常多,不过他不仅不乱花钱,而且还在学校外面摆摊。
最近学校要举行运动会,身为体育委员的秦明也有压力,为了让班里出成绩,他盯上了给人的感觉是傻乎乎的赵小匠,赵小匠今年17岁,身高1.85米,长得是虎背熊腰,体重足有90公斤,长得也算是一身肌肉,力气特别大,又能跑。
在秦明计划中,赵小匠完全能在掷铅球和长跑项目上得名次,这样秦明就能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。
于是秦明就暗中观察赵小匠,加上两人又是室友很快秦明就在发现赵小匠一天的生活费也就4块钱,可是赵小匠的饭量秦明在军训的时候是见识过的,一个人能顶三个人。
于是秦明就起了用请吃饭的招数让赵小匠好好在校运会上好好发挥,夺得一两个奖,这样秦明就可以交差了。
其实赵小匠的生活费比秦明看到的还要多一点,一月也就300块钱,除了用来吃饭的钱外,把剩下的6块钱就存了起来,赵小匠存钱的习惯已经有近十年了,以前在江北的时候,虽然没有生活费,可是他从小力气大可以在码头上卸货,一年也能存个几百块,这十年来也存小万把块钱。
赵小匠存钱是因为他一直在做一个奇怪的梦,之所以奇怪是因为他在梦中所见更像是一个人的记忆片断,这些片断是按时间顺序排列,最远已经是几年后了,不过除了时间别的片断都是模糊的,不过赵小匠发现这些模糊的片断会随着自己的现金增多而清晰。
江城这样的发达沿海城市跟内陆不同,江城这里的学生大多不想外面跑,所以江城职业技术学院本地学生比较多,这一放小长假,要不跟家里人去旅游,要不就是回家过节去了,学校放假了食堂也就熄了灶。
学校放假后,赵小匠吃饭就成了问题,在学校外找一天4块钱能吃饱的地方了很难,学校附近不行就只能跑远一点,学校后面不远处有一个城中村,里面很多是来江城打工的,打工的就图个实惠,村里的店铺卖价格便宜,尤其一家机制馒头店,一块钱5个馒头,一想到馒头,赵小匠一激动把就跑了几圈的事给弄混了。
“同学早啊,我想请你帮个忙。”
就要这时,一个人拦住了赵小匠。
赵小匠抬头一看此人肥头大耳,虽然脸上堆着笑,可眼神中透出一股贪婪,这种人赵小匠以前在码头天天见到,基本都是一些小老板,这种人主动接近你,八成是惦记上了什么。
赵小匠可不傻,别人感觉他傻那里因为赵小匠赖得理会别人,对他而言一没外快,二没吃的,一切都无所谓,可是别人真的欺负上来了,赵小匠也是会几下拳脚的。
赵小匠还猜对了,这胖子惦记上了赵小匠这把子力气。
胖子见赵小匠警惕地盯着他,便说,“同学看到铁网边上那小货车了吧,今天跟我来卸货的工人临时有事没来,我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,想请你帮个忙。”
赵小匠看了看远处的小货车,因为是老校区,当年修学校的时候,没考虑到学校会发展得这么快,新修的操场都追到了实训车间边上了。
实训车间其实是就是一个厂,平时除了学生实习,也有生产任务,因为赵小匠是大一,又刚军训完不久,他还没到实训车间里去瞧瞧,不过见生到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进进出出,听说是在里面干活,还是有报酬那种,赵小匠从小跟爷爷在江北机械厂长大,对这些机加车间有一种其名的熟悉,早就想去实训车间里见识一下了。
不过这些赵小匠自然是不会对眼前这个胖子说。
胖子的身分还真让赵小匠给猜中了,是个做机械加工小老板,这样的人居然叫刘忠,他自己没有厂,就一中间贩子,自己也是工人出身,技术不错,从别人那里接活,需要什么工序就找什么样的厂子,因为他在学校有关系,所以学校的实训车间就是他的大本营。
“帮忙?”赵小匠懒懒道。
“给你3块钱怎么样!”刘忠试探着问。
3块钱的开价让赵小匠有点不爽,要是平时你说他傻他无所谓,可是跟钱扯上关系,那就不行了。赵小匠一直就是想出去打零工,所以平时一直留意江城人工的价格,前几天他听室友秦明讲,今年江城的最低工资都570块了,赵小匠从小帮母亲卖菜,口算相当快,要是按1月22天来算,平均一天就是25.91块,一天按8个小时来算,平均一个小时3.24元。
赵小匠不仅知道刘忠工钱给的不实外,他从小在机械加工厂长大,又常年在码头搬东西,只是瞟了一眼刘忠车上的货物,是一车工件毛坯,从工件表面氧化层的颜色来看应该是从浇铸厂刚拉来的,每个至少有50来斤,数量不下50个,卸货的话至少要2个小时。
这样一算刘忠给的工钱只是最低工资的一半,赵小匠就更没兴趣了。
“我没有空,这钱你还是留着,现在是吃早饭的时间,要是你没吃,正好去学校门口那家拉面店叫碗三两的拉面,不够还可以加点汤!”
赵小匠可没少听室友秦明说那家拉面劲道,面汤是牛骨熬制,可是价格有点贵,赵小匠一次都没去吃过,今天正好拿拉面的事来当谈资,过过嘴瘾。
第2章馒头(求推荐和收藏)
刘忠想没想到赵小匠拒绝了3块钱的报酬,不过赵小匠提到校门口拉面店的馋相,让刘忠有了新的想法。
“莫非这大个有点傻,他可是经常在这跑步,这可是个免费的劳动力……”
说起来刘忠留意赵小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,刘忠这小老板因为没有自己的工厂,接的活都是很小的单子,每天都是一大早赶到学校的实训车间,等卸完货,刚好车间上班,交接好了就可以再去接单了。
前段时间学校新生在军训,一大早操场上就有穿着迷彩服的学生跑步,可军训结束后了,刘忠早上来送货,依旧就能看到赵小匠抗着个编织袋跑来跑去,所以刘忠对赵小匠的印象很深。
这几天国庆小长假,大厂子里的人都忙着放假,即便留下来值班的人也没心思上班,这不刘忠为了赶在这段时间多做几个单子,昨天半夜就跑到浇铸厂,送了几包烟,这才请了熟人把这几十个工件铸好,自己装车,然后开车到江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车间门口,天才刚亮,刘忠一夜都没合眼,实在是没力气卸这几十个工件了,这不又看到赵小匠在这里跑步,于是就想着用3块钱骗赵小匠来干活。
“别,别走啊,同学。”刘忠见赵小匠又要开始跑步了,赶紧上去拦着,赵小匠要是跑起来刘忠那是万万追不上。
“我说了,没空!”赵小匠不耐烦道。
刘忠见赵小匠一抖肩,编织袋重重地砸在了地上,带起地上灰尘不说,编织袋里居然发出了咯吱声。刘忠心说,“搞了半天编织袋里除了沙子,还掺了不少的石块,估摸这编织袋少说得一百来斤,这傻大个真是一个干体力活的好手。”
“要不我请你吃面,校门口那家拉面馆子怎么样?”刘忠示好道。
赵小匠虽然壮实,可给的感觉不怎么凶狠,再加上刘忠这次接的是急活,又遇到到处都放假,今天学校里的师傅也都去旅游了,多半要刘忠自己亲自上阵去开粗,工件开粗技术含量不高,但是个体力活,平时都没人愿意干,多半是学生帮忙,今天刘忠得把体力省着一会好干活,所以眼前的赵小匠他必须拿下,赵小匠不是掂记拉面店吗,那就让请他去吃面。
“管饱?”赵小匠正眼看了看刘忠。
“对,管饱。”刘忠点头道。
“不反悔?”赵小匠又确认了一下。
“不反悔!”刘忠话一出口,不知怎么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,可眼看约来开门的师傅就要来了,他也顾不得想那么多了。
“刘哥,还能来一碗的不?”赵小匠意犹未尽道。
“当然能,不吃饱怎么干活。”刘忠假装大方道。
刘忠此时也是身不由己,赵小匠边上已经摆了4个空碗,要是不给他吃,刘忠估计之前的4碗也会打水漂。
刘眼睁睁地看着赵小匠在吃完第5碗面后,又跟老板要了一碗面汤喝完后,摸了一下肚子,这才背起一个牛仔大包,出拉面店时还夸老板面的分量足。
“刘哥,让你破费了。”赵小匠笑道。
“应该的,应该的,等下还要让赵同学帮我把工件给卸了。”刘忠肉疼道。
他这次算是看清了赵小匠的眼神了,木讷之下也有一丝的精明,今天翻车不亏,是赵小匠太能演了。
虽然刘忠在看人走眼了,可是赵小匠干活刘忠很满意,50来斤重的毛坯,加工余量都在5mm以上,因为没有叉车,货车又太高,只能用人一根一根地抱下来,刘忠见赵小匠一手一根,自己就赶紧去拿钥匙去开实训车间的大门。
赵小匠几下功夫搬了10来个工件,放在地上的托盘上,可刘忠那边却遇到麻烦了。
“马师傅,你这只开个小门,不开大门,我这都是几十斤重的大家伙,真没法进啊!”刘忠叫苦道。
实训车间的大门上开有小门,可是这小门是过人用的,下面有一个很高的门槛,手推车进不去,又要卸下来,从小门抱进去,再放到托盘上,最拉到到机床边上,这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。
“老刘,我能给你开这个小门,都是看在你二哥面子上。”马师傅不耐烦道。
“可,可……”刘忠有气又不能发作。
“老刘,咱们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,给你透过底,实训车间换主任了,放假前把大门的钥匙收了,这小门的钥匙还是我自己配的,这事你就看着办吧,家里人还等着我出去旅游呢,事完了,记得把门锁好。”马师傅说完就急着走了。
站在原地的刘忠还是不死心,他立马给马师傅口中的二哥打电话。
赵小匠就听到了一句话,“好的二哥,那放假完,我就去拜访一下新上任的牛主任!”
刘忠狠狠起挂断了电话,真想把手机给砸了,见赵小匠推着车来了,只能把自己心里的怒火先压下去。刘忠心说,“幸好今天有这5碗面请来的帮手,要不今天把工件搬到车间里都够呛。”
“刘哥,这大门?”赵小匠指了指。
“出了点意外,这大门钥匙丢了,我已经叫我二哥一会送来,咱们从小门把工件抱进去,再多拉一次,等一会钥匙就来了,就可以直接推进去了。”刘忠生怕赵小匠不干了,先稳一稳赵小匠。
“那也行,你都请我吃面了,我肯定会把帮忙到底。”赵小匠不动声色道。
就在刘忠庆幸自己缓兵之计得逞的时候,赵小匠来了一句话差点把刘忠给气死。
“我9点半要坐车去学英语,还能干1个半小时对得起你请的那几碗面了。”赵小匠看了一下手上的表道。
赵小匠手上这块老江城牌手表是赵小匠爷爷传给他的,据说是60年代赵小匠爷爷来江城参加轿车大会战是奖励的,要120块呢,当时赵小匠爷爷在厂工资是5级,一月58块,光买表的钱就要2个月,还不说买表需要的工业票,表镜都已经磨花了,不过时间还挺准,就是要每天上一次发条。
“赵同学,你看今天这大门的钥匙,也不知什么时候来,要是钥匙没及时送来,你就多帮我一会,中午我继续请你吃面。”刘忠继续忽悠道。
“我有背包里有馒头!”
赵小匠说完,便不再理会刘忠,抱着工件从小门进去了!
第3章车刀(求推荐和收藏)
早上的在拉面店里,刘忠听赵小匠说他第一次去拉面店,还有点不信,可是见赵小匠吃面那馋样,刘忠有点信了,同时也增加了借着吃来让赵小匠给自己办事的信心。
那知自己算盘打碰碰响,可赵小匠偏偏却不吃这套,不稀罕吃拉面,用自己包里的冷馒头回击了刘忠。刘忠觉得最可笑的是赵小匠还说要去补习英语,就赵小匠这傻样,还去补习什么英文啊,可惜了这身的力气了!
刘忠现在也是无计可施,来硬的看看赵小匠那身板就摇了摇头,来软的骗吧,赵小匠油盐不进。刘忠只得利用这一个半小时搬工件,要不一会赵小匠真的走了,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。
在刘忠的指引下,赵小匠很快就用手推车把一托盘的工件推到一台CA6140普车前。赵小匠没想到刘忠一身的肥肉,力气还不小,只见刘忠抱起50来斤工件麻利地塞到普车的三爪卡盘里,快速用扳手把工件固定,调整了一下车床的转数,换了一下刀架上的车刀就开始干活了,赵小匠从小最熟的就是车床,他估计刘忠至少干过10车工。
赵小匠因为想着要忙着去赶公交车,也没停留,拖着手推车又去搬第二次了,听着从背后传来的哧哧声,工件被车刀削去表面的氧化皮,这声音让赵小匠记起了他小时候他第一去江机厂的车间,看到的第一个机床便是这种沈机厂CA6140,在白色冷却液的冲溅下,车刀把工件表面一层一层地车削掉,露出银白色工件。又仔细听了一下,刘忠因为是在开粗,工件表面的氧化层又硬又不平,赵小匠听出哧哧声中有卡顿和不流畅,赵小匠判断不是车刀选错了,就是车刀钝了。
江机厂全称是江北机械厂,主要是生产发动机的,在90年代前技术在国内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,只是后来厂里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,设备落后,慢慢地产品就没竞争力了,厂子就没落了。
CA6140卧式车床源于国内50年代自行研发的C620-1车床,C620-1车床的技术主要是从熊国引进的。CA6140卧式车床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,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多次获奖,并在该类型的车床中奠定了其霸主地位,这种机床一直在生产,甚至后世普车的的命名都是延续CA6140卧式车床,比如机床命名中C代表车床,A代表结构,6代表卧式,1代表基本型号,40代表最大回转直径。
听着车床切削的声音,赵小匠又回忆起当年爷爷给他上的第一堂课,“小匠啊,这车床是机械加工的的基础,车床还是机床之母,后面才衍生出来钻床,铣床等机床。车床全是手上功夫,多练就是唯一的诀窍,其中这听声观屑就是其中的基础……”
赵小匠突然有了一点伤感,他7岁开始跟爷爷用锉刀,10岁就学了车床,可直到他高毕业也没学出个样来。心里有事,但不影响赵小匠干活,来到货车边上,又卸了十来个工件,堆了一托盘,忙活了一阵再次拉到了刘忠面前。
赵小匠多少还是受了一点触景生情的影响,饶是他生性豁达,可总感觉自己苦练十年都没让爷爷满意,没办法把自家的手艺传下去,是一件多么让爷爷失望的事,赵小匠心里在抱怨,“都怪自己的身体不争气,不是他不努力,不是他天赋不好,而是他一做高精密的工件精力就消!”
就在这时,赵小匠突然听到一阵咔哧声,本能的喊了一声,“刘老板,再不换刀,就要崩刀了!”
“怎么,赵同学会开车床啊?”刘忠好奇问。
赵小匠这才放下手里抱着的工件,看了一下,刘忠果然是老师傅,自己也就出去搬了一趟,刘忠都已经车好一个了,而且车刀都要崩了,刘忠也没手忙脚乱,显然也是个老手,又看了一下从工件下车削下来的断屑。
赵小匠说出了自己的判断,“刘老板,这工件的材料是40Cr吧,你这把焊接刀刃口都快没了,你想赶急活,还是换一把顺手的机夹刀这样干活利落些。”
焊接刀是在高碳钢刀柄上焊一个刀片,然后再手工磨出后刀面,前刀面,最后再修磨出刀尖来,焊接刀比价格便宜,但费人工。过去一个评价一个车工技术的优劣,最大的体现就是磨车刀,所以有车工一把刀的说法。
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机加这个行业也在变化,过去培养一个学徒就要3年的模式已经没了,取而代之的速成,一个人只要几个月就能学会车床的使用,然后就开始挣钱。
可磨刀的功夫却不能事成成,于是机夹刀就解决了这个问题,刀片是直接用螺丝锁在刀柄上的,直接紧下螺丝就可以完成刀片的更换,而且刀片基本也不用再磨直接就可以用了,而且机加刀片表面有涂层效果好,所以赵小匠建议刘忠这样赶时间用机夹刀比较好。
刘忠一听赵小匠的分析,觉得赵小匠车工水平不低,仅凭车屑就能看出材料来,对刀具也是有了解,他又看了看身边的另一台CA6140普车,心想,“要不要让赵小匠这傻大个车一刀看看,要是他真会,自己是不是连精车也在这里搞完算了,要是省了用数控车精车的钱,这50来个工件得多赚上千块啊!”
刘忠琢磨了一下,把车床的电源关了,笑着说,“小赵你会开普车?”
赵小匠摇了摇头,又点了点头。
“……”刘忠真的是无语了,这又是摇着又是点头,到底会不会,赵小匠有点急了。
赵小匠想了一下又说,“要叫,就叫我小匠吧!”
“小匠!!!”刘忠糊涂了。
“一般的工件我会车。”赵小匠把‘一般’二字说得很重。
因为赵小匠做高精度的工件精力跟不上会头昏,怕出事。
在机加有句话,“紧车工,慢钳工,不紧不慢是铣工。”就说明了这一点,车工这活没有一点时间能停下来,要一直紧盯工件,所以赵小匠怕自己加工高精度工件时头昏出事故,车工也是机加行业里出事故最高的工种。
刘忠此时那里在想赵小匠说的话,他在盘算怎么利用赵小匠多赚钱。大不了给赵小匠一点工钱,工钱的事刘忠倒不担心,现在请个零时工也就30多块钱,怕就怕赵小匠早上和中午的两顿饭要是还按今天上这样要吃5碗拉面15块钱,这样光两顿饭钱就要30块加上工钱就要60多块钱,这就有点贵了。
“小匠,你既然会车工,要不你来车两刀试试,让我见识一下你的技术。”刘忠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试试赵小匠的技术如何。
“刀架上的刀都钝成这样了,进给又这么大,再车肯定崩刀,万一溅着人就要出事故了。”赵小匠摇了摇头,又说,“刘老板,你额头的疤痕应该是磨刀时出事故留下的吧?”。
“对,对,小匠说的对,安全第一,我这就去换把刀,我额头上的疤我们一会再聊。”刘忠一听赵小匠居说的都是内行话,让赵小匠帮着开粗的事有希望了,刘忠感觉这上千块的利润仿佛在给他招手了。
车床操作因为要眼睛紧盯工件,手还要结合看到的情况,调整摇柄,人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,相对其他机床容易出事故,所以在管理上是很严格的,一旦出事不论大小,车间还会反复开事故开场分析会,制定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,赵小匠从学车床的那一天起就没少听爷爷讲安全,还有赵小匠也在江机厂亲眼看到过车床师傅出事,那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第4章谈工钱(求推荐和收藏)
刘忠很快就从工具间找了一把焊接车刀递给赵小匠,让他装夹在刀架上,开始试车一刀看看。
可赵小匠接过车刀,看了一眼就还给刘忠了,搞得刘忠有点莫名其妙,生怕赵小匠只懂点皮毛,手上没真功夫,自己就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。
赵小匠也没管刘忠的表情,自顾自说着,“你这把车刀前角大,后角角度怕有10度了,还有刀尖圆弧半径得有2mm,卷屑槽又小,明显是把精车刀,还有你这工件的表面坑洼不平,还有很硬的氧化层,装这个精车刀上去,一点都不吃力,又不能断屑,最多几车不是刀尖崩了,就是给高温烧坏了。”
“可以啊,小匠你磨刀的手艺不赖啊!”刘忠高兴道。。
刘忠听了赵小匠对车刀的分析后,心里算是有底了,这会车床的师傅都明白,三分手艺,七分刀具,这磨刀可不像操作机床几月就上手了,没个几年的功底,还真入不了门,这车刀只是在赵小匠手过了一下,赵小匠就能说出其中的门道,就算不是高手,也比高年级学生强工件工开粗应该没问题。
“我磨的刀还凑合,一般的产品还能用,你给我这把精车刀,磨刀的师傅应该有20来年的经验了,车刀后角控制在6.9°,不过我看这师傅这几年干的活太少,手艺有点生疏了。”赵小匠认真道。
“小匠,6.9°!你这都能看出来,还精度到0.1°!”刘忠有点不信。
赵小匠之所以能报出车刀后角的角度为6.9°,是因为赵小匠从小就有一种能力,他用眼睛和手的触觉感知工件尺寸精度,精度在0.1以内是不用校准的,要是精度高于0.1mm,比如0.01mm厚的工件时,赵小匠就要使用量块校对自己的感觉了。
当年赵小匠的爷爷发现赵小匠有这个能力后,那是万分高兴,可是后来赵小匠也因为有了这个能力,学了10年,把江机厂的里的车铣刨磨等机床学了一个遍。
但人生就是这样,一方面太强,另一方就被削弱,因为赵小匠感知力太强,他不仅能感觉到工件精度的变化,还对运动的机床也有超强感知力,
比如赵小匠车一个工件,他每车一刀都能估计出工件减小的尺寸,手上还能知道车床的精度,可什么都知道未必是好事,但精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,让赵小匠出现头昏的症状,所以最后,赵小匠的爷爷出于对赵小匠的身体考虑,也就不让赵小匠在学了,不过赵小匠的本事相比一般的师傅来说还是强上不少,毕竟一般的机械加工都是0.01mm以上的,只是赵小匠不能成为爷爷期望的巨匠,多少让赵小匠有些难过。
赵小匠没有回答刘忠的话,只是跟着刘忠去了工具间。赵小匠见刘忠打开了一个叫刘诚的工具箱,赵小匠心想这是刘诚应该就是早上刘忠在电话里二哥了,想必这刘忠能用实训车间里的车床车工件,也是有很深的关系。
刘忠在刘诚的工具箱里翻了好久,只找到了一把机夹刀,焊接刀倒是有好几把,焊接用的四方形硬质合金刀片有二十来片,可是唯独机夹刀片就只有几片。
焊接刀片数量多主要是价格便宜,像常用的YT14(硬质合金)刀片才3块一片,而机夹刀片最便宜的也要10块左右,除了价格相差大,机夹刀片是买做好了的,所以精车的刀片只能精车,粗车的刀片只能精车,焊接用的硬质合金刀片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磨刀,不过这样费人工,对师傅的水平要求也高。
加上普车的多是开粗,机床转数慢,吃刀深,工件的表面变化很大,更需要灵活多变的刀具,硬质合金刀片更实用,因为机夹刀片更适用在工件表面均匀,追求高转数,小进给的数控机床加工。所以普通机床车间配发的硬质合金刀片多,机夹刀片少。
“就一片开粗用的机夹刀片,其他不能用。”赵小匠把所有刀片分类看了一下。
“这下就麻烦了,看来我二哥放假之前忘了领刀片了。”刘忠拍了一下脑袋,又说,“小匠,你会焊刀吧?”。
车床用的焊接刀是将刀片焊在刀柄在上,比起用螺丝固定的机夹刀麻烦了不少,对磨刀的师傅要求也很高。
“可现在已经8点了,我9半点还要赶车,要不就赶不上去补习英语了。”赵小匠没答应。
刘忠一听,感觉这赵小匠还真是轴,就这么点智商,还要固执地去学习英语,之前刘忠还想到个缓兵之计,拖一下赵小匠,没想赵小匠旧事重提,而且语气很坚决。
面对上千块利润,刘忠可不会轻易放弃,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套路问,“小匠你去那补习啊?”
“江城大学。”赵小匠道。
“那可是重点大学啊,有朋友在那?”刘追问。
“我妹妹在那,下午她还要去做兼职,听她一天能赚20多块呢!”赵小匠道。
赵小匠越听越觉得刘忠是在套他的话,于是赵小匠就想说一下工钱的事,最近食堂没开门,这肚子饿得难受,要是能从这个精明的刘老板这里搞点饭钱也不错。
“小匠,要不这样,我请你帮忙车工件,给你30块一天,反正是你妹妹教你,过几天教你也一样。”刘忠道。
“可今天不行啊,我得跟我妹妹见上一面说清楚才行。”赵小匠摇了摇头道。
“你可以打电话说啊!”刘忠有点不信。
“那算了,我听寝室里的同学说,现在在外打零工也有20多块钱一天,不过活轻松,不像你这里活又重又脏这,我这就出去把工件搬完,我们就两清了。”赵小匠不满道。
赵小匠从初中开始就跟着小舅在外面打临工,对谈价格的事懂不少,他没想到自己提了一下妹妹打工20多块一天,刘忠就给他30块一天,赵小匠早有出去打零工的想法了,对江城的工价早就四处打听清楚了,现在江城的最低工资是25块一天,这可是一个温饱线,是针对那些没有技术的人,自己再怎么也是一个技术工,一天怎么也要50块钱。
刘忠想了一会,心说,“赵小匠莫非不傻,按理来说,傻大个不应该会谈价格的啊?自己已经在他妹妹的工钱上加了10块钱,看样子赵小匠好像还不满足,要不自己再一点钱,试试?不过得先确认一下赵小匠手上的实力再定。”
想好了这些后,刘忠又说,“小匠要不这样,刘哥也不能让你吃亏,我给你加点钱,不过加多少钱,我得看看你手上的功夫如何?”
“行,我看工具间里有焊机,工具箱里又有黄铜焊条,还有YT14(硬质合金)刀片,要不我不焊几把,不过先说好我到了9点半就要去赶车了。”赵小匠道。
YT14刀片是硬质合金刀片的牌号,YT是“硬”和“钛”的首字母,14是刀片中碳化钛平均含量为14%,该型刀片主要是用于碳素钢和合金钢不平整面的粗车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